八大公山镇筲箕池:“白胖子”变成“金疙瘩”
2024-09-06 09:41:12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思 | 作者:高丽文 韦芹          浏览量:10087

桑植融媒9月6日讯(记者 高丽文 韦芹)当秋风轻拂过山间,在八大公山镇筲箕池村海拔800米的高山上,一株株将近枯萎的百合茎秆,给基地负责人唐纯毅带来了甜蜜的惊喜。

在百合种植基地,唐纯毅正在查看百合种球长势,他随手拔出一株百合茎秆,一个“白胖子”就呈现在眼前,在阳光的反射下闪着耀眼的光。

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安神等功效。百合的种植周期短、收益快。因此,去年8月唐纯毅就流转了筲箕池村120亩土地开始种植百合。“百合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除开留下种球40亩,其余80亩能收获4万多斤百合,一斤能卖到12元。”丰收的果实,让唐纯毅喜笑颜开。

百合的丰收不仅为唐纯毅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在栽种和采收的时候他的百合种植基地里每天的务工人数有40多人。村民向辉军正在算着他的收入账,他觉得在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赚到钱,两全其美。“在这里做事,一天最少有100元,按照量算,多挖多得,最多一天能赚300到400元。”

由于筲箕池村是富硒土地,气候条件适宜,唐纯毅种出的百合圆润饱满,惹人喜爱,使一个个“白胖子”变成了“金疙瘩”。“百合不能在同一片土地连续种植,会影响下一季的产量,在百合采收完后,我们会轮种油菜和玉米。”唐纯毅说,这样既保证了百合品质,又防止了土地空闲,达到一地多收。

百合种植只是筲箕池村镇发展产业的缩影。近年来筲箕池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了百合、葡萄、荷花等种植,不断推进产业特色化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审:张思  二审:杨明  三审:吴明波)

责编:张思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