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植融媒10月5日讯 (记者 张芬) 10月4日,微风拂过廖家村镇咱家村的田野,连片稻田翻涌着金色浪涛,两台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间,收割、脱粒、装仓一气呵成,饱满的稻粒很快装满机舱。田埂上,村民们看着丰收的场景,脸上满是喜悦——这是廖家村镇“碎田”变“良田”后,迎来的又一个丰收季。
谁能想到,如今这幅丰收图景里的田地,曾是让村民犯愁的“难题田”。廖家村镇地处澧水南源生态敏感区,耕地碎片化问题十分突出:全镇7%的耕地是低效旱地,土层薄、产量低;11%的耕地面临汛旱灾害风险,雨季易涝、旱季缺水。“过去地块零零散散,抗灾能力弱,农民们辛苦种的庄稼要么被淹、要么旱死,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提起曾经的耕地状况,当地干部无奈地说。 转机,始于全省首批改革试点的落地。为破解耕地难题、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廖家村镇以“耕地保护、防灾减灾、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创新实施“山上换山下”改革,按照“审题、破题、答题、拓题”四步法系统推进。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摸排和深入基层调研,精准识别风险区域与可置换资源;以适度奖补、阳光操作和登记服务前置等方式有效化解权属纠纷,并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以水定地、以地定林”的原则,优化耕地布局,夯实设施管护;同时,深度融合非遗农耕文化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增强改革的文化内涵与持续动力。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耕地整治903.21亩,新增优质耕地260亩,初步形成了“防灾能力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农民收入增长”的三赢局面。 咱家村作为这场变革的“先行者”,通过“山坪置换”模式,把昔日分散的零星林地、旱地整合起来,重新规划布局,变成了连片的优质稻田。配套修建的灌溉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土地整合后,机械化作业率大幅提高,农民种地更轻松,真正实现了从‘低效田’到‘稳产田’‘增收田’的转变。”咱家村组织宣传委员尚道赐介绍。 变革的实惠,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现在把田租给种植大户,一亩地一年有400块钱租金,平时还能在田里干活挣工资,两份收入加起来,比过去强多了。”村民胡诗定欣喜地说。 连片的“良田”也吸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这里扎根。桑植瑞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明今年在廖家村镇承包了530余亩水稻田,谈起在这里种地的感受,他连连点赞:“地块连片规整,特别适合机械化操作。今天两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80亩。而且镇政府特别支持我们,帮着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给我们今后继续在这里承包提供了极大的信心。” 稻浪翻滚,谷香阵阵。廖家村镇用903亩土地的“蝶变”,让“碎田”长出了“金稻谷”,也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下一步,该镇还将继续优化“333”工作法,推进更多耕地整治项目,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土地变革的红利,绘就“粮满仓、民增收、乡村美”的新图景。
责编:高丽文
一审:熊惠
二审:杨明
三审:陈建国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梁高武到西界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出行提速!桑龙高速通车
桑植正式发布张家界“桑植水集”品牌
桑植向世界递出“水韵名片”!各地大咖共话“桑植水集”创意营销
梁高武到刘家坪白族乡公开接访来访群众
桑植县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5年第9次集中学习举行
2025年第5期桑植县“澧源大讲堂”举行
伴随着桑植的万物生长,打开脑洞,你还知道哪些桑植的“野生”汉字?#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芙蓉桥第十届“三月街”等你来相会!感受桑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是谁,送你来到大桑植 #桑植白茶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乡村振兴 #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张家界桑植芙蓉街第十届“三月街”等你来#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民俗文化
清明祭祀请牢记!桑植方言版森林防火口诀!#森林防火#全民参与
15分钟×4万学生=?桑植县用课间改革交出活力答案
冲刺高考 桑植一中学子开启逐梦新篇
记河口乡沙洲村支部书记陈仙娥的奉献之路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