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为何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到“慎终如始”?
2021-08-31 21:13:17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李卿瑶 | 作者:李琦          浏览量:24070

桑植融媒9月1日讯(通讯员 李琦)“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谨慎的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便没有做不成的事。在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近期,不少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党员干部收到了相应的处罚,这也再一次警醒我们,疫情防控必须小心谨慎、慎终如始,我们必须认清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

一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整体形势严峻。总体来看,新冠病毒具有传播力强,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的特点,这三个特点决定了新冠病毒是“狡猾”的:能够在迅速感染尽可能多的人的同时,不过早地暴露自己。事实胜于雄辩,世界上数以千万的感染病例,已经向我们证明新冠疫情是残忍的,是狡猾,是任何不可轻视的。于此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由于自身结构不稳定,导致极易产生突变,而突变的不确定性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是部分人群的思想松懈。无论是在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还是在疫情之后,我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以往的疫情防控成果让部分人误判了本轮疫情的严峻形势,从而放松了警惕,产生了盲目乐观的心理,不戴口罩,不接种疫苗,“我们这里又没有疫情”便成为许多人心存侥幸,甚至不遵守防疫规定的“口头禅”。但是在“传播力更强”“病毒载量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面前,这种“乐观”有时候便会让所有人的努力付之一炬。

三是疫情防控工作中产生的海量工作量。由于新冠病毒超乎寻常的传播能力,任何漏网的一例病例都会成为疫情的爆发点,所以不论是人员摸排、隔离管控、疫苗接种、核酸检测还是病毒溯源,我们分析样本和服务对象有时必须面向一座城、一个省甚至是全国的居民。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论什么事情,14亿加起来后都是一件大事。因此,相对于被动地消除已经出现的疫情,主动地严防严控,让疫情不出现则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

一是经济建设和疫情防控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员、物资、信息的流通,但是为了实现疫情有效控制,减少甚至切断人员和物资的往来则成了无奈的必然要求。这便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如何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实现经济建设保持稳中有进。对于张家界这座极度依赖旅游业更是一道

二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奋斗。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疫情是不现实的,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通往来玩,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列病例都可能成为引起下一波疫情的零号病人。因此,新冠病毒极强的传播能力,从客观上要求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们都需要团结一心,齐心抗疫才能够取得成效,更要要打破思想观念、沟通交流、职责划分等方面的种种藩篱,进行高效有序的合作,与时间赛跑,早日控制疫情。

归根结底,疫情防控不是一场“阵地战”,而是一场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的“运动战”,封城更不是长久之计。要取得最终的胜利,需要的是我们在好转的疫情防控形势之下,慎终如始、泰然处之的“定力”,需要的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精神力”,需要的尽可能多的人注射疫苗,加强个人防护,从而不断提升的整体“防御力”,也需要我们加强合作,畅通联络通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不断研发更有效、更安全的疫苗,提高我们主动出击的“战斗力”。

责编:李卿瑶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