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超2亿 湖南桑植粽叶成为“致富叶”
2022-04-27 09:04:09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韦芹 | 作者:刘璐 张雪          浏览量:13687

​桑植融媒4月27日讯(记者  刘璐  张雪)“近几年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2021年销售额达到2.23亿元,今年预计销售额达到2.6亿元。现在这辆货车里装的800多件粽叶就是发往郑州。”在湖南张家界市一家粽叶企业的成品车间外,一派忙碌景象,企业负责人彭澧康介绍,最近是粽叶销售旺季,他们每天都要装三四车发往外地。

1997年,彭澧康和他的妻子创办企业,专注从事粽叶开发、收购、加工、销售、出口等,经过20多年的产业化经营,现年均收购、加工、销售可达冷鲜粽叶10亿片、干粽叶5000吨,发展成为全国粽叶行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桑植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粽叶资源优势,培育引进企业,对野生粽叶进行加工改良,昔日长在深山、无人问津的粽叶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据悉,2019年,桑植粽叶产值1.8亿元,2020年产值2.3亿元,2021年产值2.6亿元,产销粽叶量占据全国市场的80%以上,销量、产值逐年增加,成为销售集散中心。

从无人问津的小小粽叶到成长到上亿产值的支柱产业,粽叶产业的崛起,已成为桑植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成为革命老区焕发新貌的重要动力。

形成产业链紧密连接的优势产业

粽叶,在桑植当地又叫寮叶,广泛生长在崇山峻岭中,叶片较大、柔韧性强、气味清香,年年可采、季季可收,除是加工粽子的原材料外,还可用于其他食品包装、编制器皿,用途广泛,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桑植县,拥有27万亩野生粽叶资源。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湿润的空气、优质的水源造就了它们绝佳的品质。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品质的提高,纯野生粽叶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2013年开始,桑植县尝试人工粽叶种植。

经过多年的探索尝试,2019年,当地在龙潭坪、五道水、官地坪等乡镇成功种植9500亩。同时,还开始建设种苗繁育基地、人工栽培示范基地、天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改造野生粽叶,培育扩大人工粽叶种植面积,加快粽叶资源的培育发展。

同年,桑植县与湖南省林科院签署《桑植县粽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就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管理、精深加工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现场指导,提升桑植粽叶品质。

“经过近几年的专家指导、培训,粽叶种植户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在成熟技术的推动下,人工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全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张泽平说。

目前,桑植县拥有多家规模企业,从事粽叶开发、加工及销售等方面,年销售冷冻粽叶1.2万余吨,干粽叶3000余吨,冷冻粽叶的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干粽叶占全国市场的20%。

同时,全县还建立了15个原料供应基地,全县18个乡镇168个村庄成为粽叶乡镇、粽叶专业村。形成了上游生产优质原料、下游加工销售,产业链紧密连接的特色优势产业。

产品深受国内外粽食企业青睐

在粽叶销售市场中,桑植的粽叶因叶片大、长度好、柔软度高、香味浓等特性,获得国内外粽食企业的喜爱。

近年来,桑植县委县政府将粽叶产业列入继烟叶、茶叶产业之后的重点产业之一,并成立粽叶产业领导小组,出台实施相关粽叶产业发展文件措施,从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全力扶持当地粽叶企业发展,并与当地企业积极探索种苗培育、精深加工研发路子,打造“桑植粽叶”公共品牌,不断扩大粽叶品牌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

“我们用了25年的时间,专心、专业、专注打造企业品牌,从而使生产流程标准、质量标准成为行业标杆。”彭澧康表示,为了打响桑植粽叶品牌,在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产品创新等方面,他们不断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并探索出冷鲜粽叶的生产技艺,从采摘到冷鲜恒温储藏,确保了粽叶销售的原色原味原香,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地位。

2018年,桑植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全国粽子产业链上的300多家企业齐聚桑植,借助这个平台,彭澧康成功打响了自家粽叶的品牌,在活动中,他的企业签订了大量的出口订单,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

2021年,“桑植粽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3月,桑植县被中国林学会评选认定为“中国粽叶之乡”。

当地老百姓的“致富叶”

“今年是我在这里的第12个年头了,从几百元的工资,慢慢学、慢慢干,收入越来越高。这里上班包吃包住,按件计费,多劳多得,生活越来越好了。”4月20日,在彭澧康的企业生产车间内,45岁的余金凤正在对粽叶进行分级、打捆、过秤……

据介绍,余金凤和丈夫张志贤双双残疾,两人经培训上岗后,成为粽叶厂的员工。妻子负责给粽叶分级、打捆,丈夫负责烘烤叶片,目前两口子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

受益于粽叶产业发展的,还有当地的种植农户。

“从长远来看,粽叶产业还是有一定稳定性的,希望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瞿阳成是瑞塔铺镇芦溪村的粽叶种植大户,随着芦溪村粽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他的粽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0余亩,到丰收期时,预计年收入可达百万元。

发展壮大粽叶产业,桑植县还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户种植粽叶。公司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并免费提供种苗、肥料、技术培训,鼓励农户自主发展粽叶种植,保证农户种植的粽叶有品质、有销路。

如今,深山里的片片粽叶,已然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叶”。粽叶产业已辐射带动全县2.3万农户6万多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脱贫攻坚期间,全县1.2万贫困户通过采摘粽叶脱贫致富。

经过多年发展,桑植粽叶完成了粗放生产到集约经营、从单一布局到产业链布局,从本土消费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蜕变。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擦亮桑植粽叶公共品牌,深挖资源禀赋,加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条,让一片片绿色粽叶在红色的革命老区焕发新绿,香飘中国、誉满世界!”谈及未来,桑植县委副书记张冲信心十足。

责编:韦芹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